<source id="uhhd2"><menu id="uhhd2"></menu></source>

<option id="uhhd2"></option>

    1. <bdo id="uhhd2"><optgroup id="uhhd2"></optgroup></bdo>
      <bdo id="uhhd2"><address id="uhhd2"><dd id="uhhd2"></dd></address></bdo>
      科學教育如何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 綜合央視、教育部網站、中青報、科技日報等
      編輯: 冷媚
      2023-06-01 12:23:05
      今年6月1日是第63個“六一”國際兒童節。此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那么,什么是中小學科學教育?如何落地見效?小編帶你了解一下。

      什么是中小學科學教育?

      科學教育主要是青少年的科學教育,包含了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孩子通過科學教育可以更理性,更加接受整個世界的發展,而且能夠愿意投身到科技創新發展中。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普及工作做好了,讓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機會,將來科創方面拔尖創新人才,也會不斷涌現出來,這對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太重要了。>>詳情

      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成果如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在課程教材方面,院士等一流科學家擔任教材主編或學術顧問,參與編寫并對教材編寫團隊進行培訓,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一至九年級均已開設科學課,獨立設置信息科技、勞動課程。

      在師資建設方面,2022年全國小學專任科學教師總量比2012年增長了35.3%,初高中理科類教師穩中有增。通過實施“國培計劃”“暑期科學教師培訓計劃”等重點項目,科學教育教師的崗位認同、前沿意識、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在校外場所建設和科學實踐活動方面,全國千余個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以及近萬個鄉村少年宮全面向中小學生開放,與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設的140余所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620余所研學基地和營地,共同開辟了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的廣闊天地。同時,打造出“天宮課堂”、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全國青少年高??茖W營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引導廣大中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樹立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詳情


      南寧市玉蘭路小學的學生在智慧教室上英語課(2018年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下一步如何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

      教育部等十八部門已于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做好這道“加法題”作出系統部署?!兑庖姟访鞔_了工作原則。

      重在實踐,激發興趣。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推進基于探究實踐的科學教育,激發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探究實踐,做到學思結合、寓教于樂,自覺獲取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質、增強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國情懷,努力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引導孩子編織當科學家的夢想。

      重在集成,盤活資源。在現有科學教育資源和工作機制基礎上,集成增效,整合校內外資源,精準對接學生需求,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以菜單自選方式供全國中小學校和學生自主選擇,塑造科學教育新動能、新優勢。

      重在融合,內外聯動。注重將知識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統籌普及與提高、選拔與培養,重視年級學段有機銜接、相關學科橫向配合,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動對接引領中小學科學教育,推動“請進來”“走出去”有效聯動。

      重在全納,幫扶指導。強化宏觀調控,將科學教育項目和有形資源重點向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對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進行關心幫扶指導。

      重在協同,系統設計。推動健全地方黨委和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有效聯動、密切配合的科學教育協作機制,并不斷完善大中小學及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系統做好科學教育頂層設計,全面強化工作部署、推進、監測、指導,實現全鏈條閉環管理,提升科學教育實施效能。>>詳情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南宮鎮交包村教學點,學生積極回答屏幕里的課堂提問(2019年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欣 攝

      科學教育如何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就《意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明確要確保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在科學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薄弱地區、薄弱學校的科學教育,首先受教育投入不足影響。雖然科學課是重要的義務教育課程,也是被納入中考的,但是,由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部分學校缺乏科學教育場所以及設備、器材、圖書、軟件等。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農村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已經10多年沒有增加任何新設備、器材。

      為改變這一狀況,教育部提出在硬件支持上,安排建設“中西部地區科學教育場所援建工程”等項目。在資源供給上,明確探索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彌補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擁有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在社會動員上,部署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對口援建,尤其是與高精尖技術密切相關的企業,為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培訓專業人員。而在筆者看來,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強化基礎教育經費的省級統籌,由省級財政保障對基礎教育學校的投入,按照與城市學校一樣的標準,加強對科學教育硬軟件的投入。>>詳情

      如何扎實推進科學教育落地見效?

      《意見》內容廣泛而宏觀,為確?!兑庖姟啡〉脤嵭?,不是“一陣風”“一場雨”,我們將會著力建好長效機制,抓實抓細各項措施落地實施。要有組織,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合會議進行調度,組建專家團隊,加強謀劃指導和推動落實,確保進度有人管,問題有人答,難題有人幫。要有支持,廣泛爭取各類社會資助,加大對科學教育支持力度。實施“校內科學教育提質計劃”“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千家萬館’科學教育總動員行動”“科普進萬家行動”等一系列重點項目。要有對賬交賬,定期對青少年科學素質進行監測,公布相關結果,指導工作進度落后地區有針對性地改進,力爭用3到5年時間使中小學科學教育有大的突破性進展。>>詳情


      江西省南昌市朝陽小學通過開設機器人、智慧農業,3D打印等趣味科普課程,激發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意識。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攝

      “未來教室”如何點燃孩子的科學夢?

      初二學生劉名昊是個技術迷。在Python的應用上,他已經是“小老師”的水平,可以指導同學了。

      劉名昊常去的,是在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以下簡稱回龍觀育新學校)落地的騰訊“未來教室”。這里堪稱各類科創課程的大本營。他喜歡人工智能課程,前段時間,老師還專門和他們討論了ChatGPT;他還喜歡課堂上的游戲化學習內容,進入一個情境,開展一場冒險,把知識點學完并正確應用才能通關。

      今年5月底,記者探訪了這間“未來教室”。室內空間96平方米,裝載多媒體教學系統、互聯與直播錄播設施,有開源硬件、VR、3D打印、科技體驗設備等104套(臺),還有騰訊提供的信息技術科技課程及開課服務、信息科技教師培訓服務等。教室硬件支持開展編程、3D打印、激光切割、教育機器人等課程,還能提供AR/VR互動、眼動追蹤等科技體驗項目。

      回龍觀育新學校是一所十二年制學校,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拔磥斫淌摇币M后,同樣的一套技術設備,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可以用;但在學習內容上,它又是進階式、體系化的?!皩W生容易適應,學起來也能很快上手?!被佚堄^育新學校信息科技教師陳海燕說。比如,都是智能類課程,針對小學的學生,教師會注重孩子的體驗和感受;初中階段,注重重要概念的構建和理論的理解;在高中,則更強調理論的深入學習?!罢n程深度要符合他們各個階段的發展水平,廣度也要符合課標的要求?!标惡Q嘟榻B,信息技術老師們也在努力拓展課程的豐富性,讓孩子們多思考、多應用。

      “未來教室”是科學教育的一次生動實踐,期待更多新技術應用惠及教育,點燃學生的科技夢和創新夢。>>詳情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麻豆_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在线播放_国产女人高潮嗷嗷嗷叫_av天堂久久天堂色综合
      <source id="uhhd2"><menu id="uhhd2"></menu></source>

      <option id="uhhd2"></option>

      1. <bdo id="uhhd2"><optgroup id="uhhd2"></optgroup></bdo>
        <bdo id="uhhd2"><address id="uhhd2"><dd id="uhhd2"></dd></address></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