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劉垠
“中國是一個具有超過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口眾多、資源環境承載力弱、約束性強,要整體邁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如果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資源、低水平粗放式的發展道路,顯然行不通?!?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開門見山,“我們必須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span>
過去十年,我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累計下降5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全國地表水I到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達到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黃潤秋表示,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這些年,我國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體現中國與西方本質區別
“十年實踐表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本質區別?!辈块L通道上,黃潤秋的語氣特別堅定。
“在理念上,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這三者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在路徑選擇上,我們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方法上,我們強調系統觀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秉S潤秋表示,這些都是發展中國家邁向現代化可以借鑒的模式和經驗。
如何持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黃潤秋表示,要著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要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轉型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和環境質量從源頭上的根本改善。
此外,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拔覀円呀浘幹屏恕奈濉钊氪蚝梦廴痉乐喂詰鸢舜髽酥拘詰鹨坌袆臃桨?,將一項一項全面展開?!秉S潤秋表示,要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好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統籌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統籌好城鎮與農村,統籌好陸域與海洋,統籌好新污染物與傳統污染物。
最后,要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監管力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生態環境保護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這十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減排分別超過84%、58%,北京二氧化硫的濃度以個位數的微克來計。全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連續九年下降,累計降低57%,重污染天氣比例只占1%左右。老百姓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根據最新調查結果超過了90%?!辈块L通道上,黃潤秋這樣“數說”污染物減排的成效。
近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總量實現年均增長6.5%的同時,污染物排放在持續大幅度降低。所有這些情況表明,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不僅不會阻礙經濟發展,而且會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是內在要求、應有之義?!秉S潤秋表示,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考量,統籌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既要支撐服務保障好經濟平穩運行和發展向好;又要守好生態環境底線,以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歷程上打下深深的中國烙印
去年12月,我國領導和推動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成功召開。黃潤秋表示,第二階段會議最具歷史性、里程碑意義的成果就是推動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及一攬子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資金機制,即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資金,也包括遺傳資源數碼序列信息落地的機制。
黃潤秋介紹,這些政策機制推動達成難度非常大,但是達成以后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說,“框架”和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達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了藍圖、設定了目標、明確了路徑、凝聚了力量,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這也是中國首次作為主席國領導和推動聯合國環境領域重大議題談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歷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國烙印。”黃潤秋說,中國還將作為主席國,推動世界各國落實好“框架”的內容,切實把“框架”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地。
談及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有哪些經驗可供國際社會借鑒,黃潤秋著重介紹了三個方面。
第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在這次全球性會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等重要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是非常值得世界各國借鑒的經驗。
第二是中國的生態保護制度、舉措。我國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創設了生態保護紅線機制,把生態功能極為重要和敏感的區域劃到紅線里面妥善加以保護,陸域紅線面積占比超過了30%,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
第三是實施的大規模、大尺度的生態修復。國家層面實施了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項目,還有一大批礦山生態環境修復項目,這些工作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價這些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態修復范例。
“現在,大家到各個地方去,都希望沿著治理好的河流看一看,兩岸水清岸綠,成了老百姓很好的生活休閑空間,這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體現。通過以上這些措施,我們將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三贏。”黃潤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