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臺央視記者 曹宇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體育總局、國家中醫藥局三部門7月24日起,聯合開展為期一周的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
一起來關注老年人的骨健康。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是一種老化的自然現象,實際上骨質疏松是一種可診斷、可治療的疾病?;颊呓涍^有效的藥物治療后,是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并降低骨折發生率。那么如何判斷是否已經發生骨質疏松癥呢?
骨質疏松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李梅:骨質疏松的診斷主要是兩方面,如果我們已經在輕微外力下,發生骨折了,這時候不需要進一步檢查,就要考慮我們可能已經患上了骨質疏松。如果沒有發生過骨折,這時候建議要做骨密度檢測,可以診斷到底是骨量正常還是骨量減少了,還是已經骨質疏松了。
正常情況下
人體每天需要鈣元素1000毫克
骨頭中含有豐富的鈣質,使得骨骼有硬度,所以應對骨質疏松癥的基礎治療藥物是要補鈣。但僅僅補充鈣劑是不足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的,所以鈣劑是治療基石,在這個基礎上,要聯合使用其他的更有效的藥物才足夠。
鈣的選擇首先要看鈣元素的含量,其次看鈣片的類型,如碳酸鈣、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正常情況下人體每日需要的鈣元素為1000毫克,除了飲食攝入外通常還需額外攝入鈣元素500到600毫克。
現在臨床中較多用碳酸鈣,因為它的含鈣量較高,如攝入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等其他形式的鈣劑也可以。
此外,也可以從飲食中攝入足夠的鈣質,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漿、蝦皮、蝦醬、深綠色蔬菜等。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李梅:飲食補鈣也會有一些誤區,比如很多病友會覺得,喝骨頭湯在補鈣,其實骨頭當中的鈣往往是不溶解的,而骨頭湯里更多的是脂肪,是嘌呤。女性絕經之后,最好要做骨密度的檢測,然后醫生會評價患者的骨折風險,給予不同強度的抗骨質疏松治療藥,來切實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