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飛 盧馨怡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全國建成2500多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帶動鋼鐵、石化等流程型工業的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布局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十年間從3.3億千瓦增長到13.8億千瓦……
百川歸海,向綠而行。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湖州舉行?;顒悠陂g,涉及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生態資源保護紅線、林草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多項重要成果發布,全景展現了我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
強化低碳科技創新 經濟綠色轉型動能澎湃
“我國森林覆蓋率達24.02%,森林蓄積量194.93億立方米,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生態系統碳匯穩步提升?!眹野l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發布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重要成果時說。
三年來,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綠色低碳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雙碳”工作基礎能力顯著增強。
談及產業結構優化,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2022年,我國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多領域建成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總產值達到20萬億元。
近年來,隨著能源技術不斷提升,國內穩步推進氫能、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和領域的應用,工業領域用作原料、材料的煤炭年轉化量超過1億噸標準煤。
“2022年,國內10種重要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總量比2012年提高約1.4倍?!壁w志國說,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建設也加快推進,截至今年6月底,國家層面共創建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園區2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03家。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趙辰昕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切實履行‘雙碳’協調職責,堅持以我為主、保持戰略定力,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優化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和方式,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p>
人為活動干擾減少 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
歷時3年調查評估,使用衛星數據約4.35萬景,實地核查樣點約118.29萬個和生態系統觀測樣方2502個,累計行程約108.75萬公里……活動期間,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王志斌發布了《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成果》。
該調查評估發現,全國生態系統格局更加穩定,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干擾減少,自然生態系統(森林、灌叢、草地)質量持續改善。
“過去十年,我國為全球貢獻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居世界首位。防沙治沙工作也走在世界前列?!眹伊植菥指本珠L譚光明介紹,以三北工程建設為例,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沙化土地5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重點區域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同時,調查評估顯示,我國生態本底脆弱,生態系統質量總體水平仍較低,重要生態空間被擠占的現象依然存在,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生態保護修復任重道遠。
當天,自然資源部發布《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該藍皮書表示,全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合計約319萬平方公里,涵蓋我國全部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類型。
據悉,這是我國首次以藍皮書形式發布的生態保護紅線成果,由自然資源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首次全面完成全國陸海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為最嚴格生態保護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吳海洋表示,通過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完整保護起來,實現了對重要生態空間、珍稀瀕危物種和棲息地的大規模、整體性保護,可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自然資產和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