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uhhd2"><menu id="uhhd2"></menu></source>

<option id="uhhd2"></option>

    1. <bdo id="uhhd2"><optgroup id="uhhd2"></optgroup></bdo>
      <bdo id="uhhd2"><address id="uhhd2"><dd id="uhhd2"></dd></address></bdo>

      別讓“合法侵權”澆滅原始創新激情

      2021-04-07 11:37:40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龍躍梅?俞慧友

      龍躍梅 俞慧友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并強調“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中央一號文件這一重要部署,在社會上尤其是種業界引發廣泛關注。

      為了端牢我們自己的飯碗,中央及時部署打好種業翻身仗,通過多項舉措來捍衛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作為農業的“芯片”,對種業再怎么強調也不過分。打好種業翻身仗,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等種業全鏈條、各個環節都很重要。但關鍵和根本,還是種業的原始性創新。

      為什么要強調原始創新?因為育種行業科研周期長,風險比較大,原始創新難,剽竊成果卻容易。中國現在有持證種業企業7200多家,真正有原始創新能力的不多。有的種業企業把尚未推出市場,或者已推廣的良種稍微改變一下性狀,就當作新品種推廣。這些行為一定程度上導致種子市場出現魚龍混雜、以假亂真等現象。

      種業市場上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個種業界龍頭企業花了十余年研發出的水稻優質不育系,被他人盜竊用于非法雜交改良了,結果原創育種專家以此孕育的品種還未進入市場,盜用者推出的非實質性改良品種已搶占了原創成果的市場。

      此類事情并非個案,以水稻育種為例,原始創新耗費十多年時間獲得的成果,與盜竊原始創新、僅需三四年時間完成的成果,商業價值幾乎等價,并且都受法律和條例保護。因此,很多種子企業貼著其他企業的標簽去銷售種子,某個企業推出的一個品種,同時有143家公司貼著標簽在市場售賣。

      這種“合法盜版”帶來的危害十分嚴重。從企業層面來說,企業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時間做育種研發,最后新品種還沒推出市場,就已經被他人合法地侵權。長期下去,企業投入研發的激情、研發人員的創新激情,都會大打折扣。

      從國家層面來說,這些“合法盜版”影響了行業源頭創新研發動力,對種業的產業化發展、市場有序競爭都極為不利。這種現象在整個行業的持續蔓延,會從根本上動搖種業發展的根基,影響到國家現代種業發展,成為“打好種業翻身仗”的羈絆。

      如果大家都去做山寨,那么原創成果從何而來?“打好種業翻身仗”又從何說起?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就必須打掉這些創新路上的“攔路虎”,去除這些看似合法的“克隆羊”,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讓原始創新始終激情澎湃。

      對此,相關部門要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等多種手段,從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等環節完善保護體系,加強協同配合,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有效制止、嚴厲打擊種業領域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奮斗,我國的農業科技工作取得了較大成就。如今,世界種業正迎來以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志的現代生物育種科技革命,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打擊種業領域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保護創新主體種業原始創新的激情,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把我們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責任編輯: 陳可軒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麻豆_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在线播放_国产女人高潮嗷嗷嗷叫_av天堂久久天堂色综合
      <source id="uhhd2"><menu id="uhhd2"></menu></source>

      <option id="uhhd2"></option>

      1. <bdo id="uhhd2"><optgroup id="uhhd2"></optgroup></bdo>
        <bdo id="uhhd2"><address id="uhhd2"><dd id="uhhd2"></dd></address></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