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孫霞 王夏冰
站在“雙碳”的風口下,濟南山源環??萍加邢薰镜难邪l規模迅速膨脹卻遇到了資金瓶頸;剛剛通過民航局審核的山東翔宇航空技術服務公司瞄準“國產化”,在準備大干一場時卻產生了些許迷?!?/p>
解開企業疑問,成為濟南臨空經濟區(以下簡稱“臨空區”)的當務之急。他們給出的答案是專利護航。
九月份,正值臨空區所在的濟南高新區入選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之際,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臨空區,尋找知識產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案例。
記者發現,這里依托山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組建起知識產權工作專班(以下簡稱“專班”),將省平臺豐富的知識產權數據資源、金融資源、專業人才資源等同步至園區,并構建了一套“知識產權+企業+金融”鏈條式服務體系,幫助企業將知識產權轉化為“真金白銀”。
選對方子,“軟產權”變成了“硬資產”
站在“風口”上卻無法施展,這曾經是濟南山源環??萍加邢薰荆ㄒ韵潞喎Q“山源科技”)財務經理王敏的切身感受。
在濟南高新區,臨空區毗鄰濟南遙墻國際機場而建。這里集聚了53家外資企業,17個世界500強項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臨空指向性現代服務業等,擁有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中歐裝備制造小鎮、國際招商產業園等金字招牌。在鱗次櫛比的重量級企業中,山源科技并不顯山露水,卻選對了賽道,深耕節能減排、環境污染防治領域多年。
記者了解到,這家企業已經申請了19件發明專利,其技術覆蓋了全國20個省區的300余個電廠。但王敏的困惑在于:“在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大目標下,我們急需擴大生產規模,加大低碳減碳技術工藝等新技術及裝備的研發,而這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p>
知識產權變現并不是新話題,關鍵在于如何變現?誰來幫助企業變現?
經過仔細調研,臨空區知識產權專班發現該企業滿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的相關要求,經過協調,不到半個月時間,山源科技便以8件實用新型專利獲得質押貸款500萬元,破解了融資難題。
知識產權保護與開發非常重要,但涉及的事務繁多。對駐區企業來說,他們更需要借助園區的專業力量。臨空區構建的一套“知識產權+企業+金融”鏈條式服務體系便解決了上述問題。
所謂“知識產權+企業+金融”鏈條式服務是指他們依托省、市兩級惠企政策,通過對園區知識產權分布情況分析,針對有專利權的企業,知識產權專班進行點對點深度了解,并送上惠企政策,引導企業通過知識產權進行融資;同時,他們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加大受困市場主體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利息、評估、保險等有關資助的惠企面,并借助山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專利權評估及金融機構資源,引入園區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對接服務,協助園區企業“足不出園”便將知識產權政策用好、用足。
截至目前,該園區多家企業已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共計近1.04億元。
抓住重點,“高價值專利培育+專利導航”成就了新引擎
站在山東翔宇航空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翔宇航空”)的辦公樓前,每天有成千上萬架的飛機飛過。緊鄰機場,這是翔宇航空的區位優勢。
對該企業負責人李擁軍來說,好消息在于他們剛剛通過了民航局的審核,掛牌成立了研發中心。作為山東省內唯一一家以航空器附件維修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翔宇航空擁有一批精銳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強項在于機載儀表指示系統、飛機通訊導航系統、飛機剎車系統、氣動部件等領域。
不過,對于這家能治愈航空器頑疾的企業來說,困擾在于高價值專利的培育和使用。在航空服務業,所謂的高價值專利,既包括專利的好用可靠,更指向了專利的可控,即國產化問題。
為持續激發駐區企業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活力,臨空區開發出集“情報信息利用”“專利布局規劃”“全過程專利管理”于一體的“高價值專利培育模式”。
在當下,高價值專利培育是企業繞不開的方向。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培育出自身的專利武器。借助專利導航,企業選擇的技術才能更加精準,才能解決用戶的痛點、未來市場控制力和競爭力強。
在臨空區,受益者不僅僅是翔宇航空。
兩年前,美核電氣(濟南)有限公司民用核級熱擴散式流量計、核級雷達式液位計正式通過國家核安全局審批,成為全國首家通過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能力審查的民營企業。該企業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精準的專利導航,能讓分秒必爭的企業少走很多彎路?!?/p>
截至目前,臨空區規上及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擁有量合計4435件,發明專利有效量571件,培育維持10年以上的高價值專利51件,維持10年以上專利占總體有效發明量的8.9%,并有多家企業積極申報省、市、區專利導航項目,將加速形成一批前沿技術成果,帶動一批未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