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林莉君 魏依晨 王怡 實習生 孫嘉隆
6月5日,常州國家高新區,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大樓正式啟用。伴隨其啟動的,還有該高新區“爭當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科技創新策源地和產業創新引領者”的壯志。
有此豪言,底氣何在?答案是“創新”。
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蘇南自創區)坐標城市常州市、無錫市等地調研采訪發現,一系列科技創新舉措在此落地,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張由蘇南自創區編織的產業創新發展“巨網”正在徐徐舒展。網下,是無數科研人員聯合發展、協同攻關的火熱場景。
新能“春水”助產業轉型
作為“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的老牌工業重鎮,常州市正奮力打造“新能源之都”。
“2022年,常州市新能源領域產值已突破5000億元?!背V菔锌萍季志珠L李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這里,比亞迪、理想、蜂巢能源等行業龍頭帶動上下游企業已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到2025年,常州市新能源領域將實現“兩個萬億元”目標,即產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
謀產業發展,常州市頻出育人新招。不久前,常州市成立新能源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通過政校企三方共建方式,建設新能源汽車技術、能源電子等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拔覀兛梢院托履茉雌髽I進行訂單班培養,定向培養專業的學生?!背V莨I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季華說,如此一來,學生可迅速適應企業崗位。
今年一季度,常州科教城攜手理想汽車、集萃復合材料研究院等新能源產業鏈重點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集中簽約了8個新能源產教融合重點項目,圍繞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方向,增設了新專業、新課程。
在新能源賽道上發力奔跑的無錫市,2022年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50.72億元、同比增長24.16%?!盁o錫市在光伏、風電等優勢領域,氫能、儲能等未來領域以及核電、生物質能等其他領域皆有分布,并涌現出先導智能、雙良、尚德等一大批龍頭鏈主和專精特新企業;在無錫市各地區、各園區初步形成了各具優勢的集聚化、差異化競爭格局。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公用研發、檢測認證、流通服務、企業研發平臺資源日益豐富?!睙o錫市科技局局長趙建平告訴記者。
科技金融賦能產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在蘇南,科技正攜手金融帶來創新主體的快速發展。
“我們馬上要擴產能,這筆貸款來得很及時,解決了資金短缺難題?!苯?,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一家設備制造企業獲得500萬元市級科技風險補償貸款,該企業負責人說,“此番擴產能,預計全部投產后年銷售額將從現有的1.5億元增加到3億元左右?!?/p>
記者了解到,獲得支持的重要因素是這家企業擁有多項國內領先的核心專利技術,這一款項的到賬,將推動企業加快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成”。
今年3月,專業從事光電子器件及新型光學膜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常州智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急需投入研發資金,當月月底,交通銀行常州分行快速授信并開通了對公數字人民幣賬戶,常州市科技局及時更新企業信息入庫,成功完成了該市首筆“蘇科貸”300萬元的放貸。
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本跨出了雙向奔赴的新一步?!疤K科貸”“錫科貸”“專精特新專項貸”在蘇南自創區“落子”,為企業“解渴”。江蘇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推進蘇南自創區與江蘇自貿試驗區“雙自”聯動,蘇南自創區率先復制推廣金融開放創新等方面的改革試點經驗,蘇南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區等重大改革平臺建設,已在成果轉移轉化、區域協同創新、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金融結合等方面先行突破。
重大創新平臺助產業升級
高能級的科創載體,是激活創新策源力的關鍵。高水平創新平臺的“加持”,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我們這個中心是塊‘試驗田’,首要目標是打造重大集成創新平臺?!?月初,在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會議室,該中心執行主任益小蘇教授告訴記者,這種“既不是企業也不是事業單位,既不像高校也不像科研院所”的模式,也被業內戲稱為“四不像”。
正是這樣的“四不像”,猶如一方“黑匣子”,一端連著技術,一端連著企業,推動企業屢屢轉型“破圈”。
3月,在2023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試點聯盟)年會上,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一口氣簽下3個共建項目。目前,常州市已形成產值規模超1200億元的新型碳材料集群。
無獨有偶,無錫市的科創星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勢。
“高品質科創空間連勢成片?!壁w建平告訴記者,無錫市以“科產城人”融合為發展理念,以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為重點,加快規劃進展速度,持續提升城市創新功能,打造無錫市發展的“創新極核”。其中,2022年“一帶多城”完成投資136億元,投用科創載體達230萬平方米。
“推進蘇南自創區‘卓越工程’(SUPER工程),加快一體化、集群化發展步伐,著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經濟發展高地?!苯K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十四五”時期,江蘇省將構建“一極引領、廊帶支撐、多點崛起”的新格局?!耙粯O引領”指的就是“卓越工程”。
生物醫藥、物聯網、太陽能光伏、超級計算……蘇南地區的科技企業正依托一批科技創新平臺的精密布局承擔起多個重大科研項目,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到2025年,將布局建設各類重大創新基地40家以上。